- 中山人才网>>中山资讯>>中山资讯
-
银行贷款增 企业遇“钱荒”作者:xqy 来源:互联网 阅读次数:8426次 发布日期:2011年7月14日
据中山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中了解到银行贷款增 企业遇“钱荒”,详细资讯如下: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企业遭遇的困境之一。
一边,在宏观政策偏紧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有口难言;另一边,各大银行拿出来的数据则显示,他们的贷款总量均创出了历史的新高
■现状调查之银行
银行业贷款总量报表增长
企业在巨大的融资压力背后,却有着银行业相对漂亮的融资报表。
人民银行中山中心支行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本外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6.28亿元,比年初增长4.10%。这一进度差不多与2008年一季度贷款增量(44.80亿元)和增速(6.00%)相近。同时,一季度各月贷款均衡投放,1月、2月、3月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环比增速分别为1.58%、0.94%和1.52%。
从贷款投向上看,人行的数据称,新增的贷款主要流向制造业,其中对中小企的支持力度增大。一季度,银行对小型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59.67亿元,比年初增加25.29亿元,比年初增长7.56%,增速分别高于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8.34和5.26个百分点。
多家银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拿出来近半年来成果颇丰的数据。以建行中山分行为例,因该行的中小企贷款额度不受限制,今年上半年以来,已为100多家中小企提供融资,其新增的贷款额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差不多为工、中、农三大国有行的总和。
“上述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在起作用了。”洪旗称。
6月20日起,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进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银根前所未有的收紧;7月6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三次加息,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56%,企业资金成本大增……
记者调查发现,刚刚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走出来的中小企业,正在面临一场新式的“钱荒”的考验。而银行那边却没有因为企业贷款欲下降而出现资金积压,事实相反。一边,在宏观政策偏紧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有口难言;另一边,各大银行拿出来的数据则显示,他们的贷款总量均创出了历史的新高,这两者之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又是什么导致着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呢?
“我们似乎正在经历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重的恐慌,增资扩产的企业后续资金不到位,从银行拿到钱,因资金成本的提升,利润完全被挤压。”多位制造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焦虑感溢于言表。
企业的恐慌感,被银行、担保公司以及典当行的“大佬们”认同了。
■现状调查之中小企业
企业贷款成本陆续增加
银行对当前资金紧张的局面,以及高企的资金价格,一点都不“避讳”。
从今年6月20日起,央行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此前年内的第5次上调存准,使得全年累计冻结资金已超万亿。
“现在的政策是在为2009年以来银行超额的放贷作出补偿。”一位银行信贷部门主管告诉记者,目前在资金市场上看,是属于“卖方”市场,银行放贷按月按进度控制,可发的资金很少,资金成本提高是自然的。
在提高利率价格方面,银行方面表示,一般会根据企业的情况上浮10%左右,再加上“财务顾问费”,目前银行放贷利率平均水平大约在基准利率上浮20%左右。
实际情况远不止于此。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大约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含财务顾问费)左右,最高甚至会上浮到50%-60%。
以上费用还不含担保公司的担保费。市内多家融资担保公司称,目前市内担保费一年期约为3%,两年期约为5%,三年期约为7.5%左右。按照最近的央行加息后的利率计算,如果银行利率平均上浮30%,通过担保公司,一年期贷款的成本普遍超过了11%。
科技型企业融资同样难
也只有少数的企业才能“享受”如此高企的资金价格。
市内那些典当行的老板们,而今的日子相当的“潇洒”。一家典当行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典当物品中,有“一大把豪车、一大把的土地、一大把的别墅”。这些实物的拥有者,大多数是被银行或担保公司乃至小额贷款公司“扫地出门”的顾客,尤其是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们,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充满着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资本也水涨船高,年息平均水平已达30%,但许多企业主也愿意试一试。
为规避风险,担保公司也相应地在提高准入门槛。中山银达融资担保公司总经理张志哲称,目前该公司的基本门槛为:经营3年以上,销售规模1000万以上,人员和技术、管理团队稳定,市场稳定,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抵押物。这一门槛,似乎比一般的银行还要高。
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对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的中小企)、三农等项目,要实行定向宽松政策,但银行在逐利性的驱使下,显然这类企业本应得到支持的资金受到了挤压。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更是“伤不起”。
中山火炬创业中心办公室主任胡平平告诉记者,尤其是对那些没有抵押物,却正处于需要扩大生产规模的成长型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来说,目前正在面临一场“灾难性”的考验。
虽然银行在“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方面,口号都喊了几年了,但如今看来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据胡平平介绍,火炬区以技术为基础的实业公司,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创新优势,在医疗器械行业取得不少科技专利,该公司现已拥有或在申请的专利共十多项(全部涉及医疗导管并且全部属于自主研发),如今正处于发展壮大期。但因该公司目前还是租用的厂房,没有其他的抵押物,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仍然困难重重。
胡平平称,这类企业正在把目光转向民间借贷,但效果并不理想,高企的资金价格,让这类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使得这些科技型创业者们,找不到一条合适的出路。
内销企业融资欲望降低
资金的紧张、价格的高企,打消了一些制造企业的融资欲望,以至于让这些企业永远黯然地告别他们的市场。
一些银行信贷部的经理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以来,市场出现了内销企业融资欲望降低的现象。
这似乎与2008年的情况刚好相反。2008年金融危机时,外向型企业遭到突如其来的市场萎缩的冲击,直接影响了那些主要做外向型企业融资的银行业绩。但今年以来,那些做外销的企业,日子过得比做内销市场的企业要好。
建设银行中山分行中小企客户部负责人洪旗告诉记者,从该部门对各镇区的客户监控来看,东凤、黄圃的小家电企业,其融资市场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态势,而古镇、横栏的灯饰企业,则出现了融资旺盛的局面。
并非东凤、黄圃的小家电企业资金相当充足,最大的原因则是因为原材料普涨、人工成本增加,而国内产品的价格却并没有大幅提高,使得内销企业的利润受到了极大的“挤压”。
洪旗说,许多制造企业的利润也就在10%-15%,原材料和劳动成本的上涨,因为油价上涨的因素的影响,内销成本和渠道成本也在不断地增加,消费市场却在萎缩,加之资金成本的提升,这将使得这类企业“入不敷出”,加之国内的下游企业拖款现象较严重,一些小企业干脆选择关门大吉。
一些业内人士称,在中山其他行业,如沙溪纺织也受到较大冲击,而大涌的红木家具行业,几乎已成为“资本的游戏”,没有雄厚的资本,许多人都玩不起。
反而,那些外销企业因为订单稳定,国外的付款也较及时,虽然这类企业也遇到了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上涨,乃至外汇汇率的波动影响,但因为国外客户供款及时,使得这类企业的资金链条并不是那么紧张,同样,这类企业也得到了银行的青睐。
■市场分析
企业面临资金链紧绷现状
信贷资金没有减少,但融资压力却似乎在被无限放大。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上述股份制商行行长称,这是因为许多企业遇到了新的压力——对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他们对未来的资金需求方面的焦虑,许多企业也会因此死守着资金不愿轻易流出。
从去年以来,宏观政策面一收再收,成本的高企让诸多中小企业主已经焦头烂额,但此时,却恰恰是全球经济向好的时期,他们不缺订单,缺的是低成本的资金,这种心理反差,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
企业还面临着一场“诚信”的考验。因为企业整体资金面的紧张,使得那些打了多年交道的供应商,也“风声鹤唳”了,他们把货款的交付期由半年,缩短至三个月,由三个月缩短至两个月,而下游客户对于制造业来说也是“上帝”,这些制造企业却无法模仿供应商的这种做法,导致了制造企业资金链条的恶性循环。
市内一家太阳能灯饰制造企业负责人称,资金链条紧绷的时期,他们的神经也是紧绷的,一不小心,或许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银行资金面依然保持紧张
从市场的分析看来,银行的资金面依然会保持紧张的局面。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在于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国内收支平衡,汇率稳定,但从目前看来,重要的目标在于物价稳定。”上述中山银达总经理张志哲说,从当前的市场形势来看,或许这种资金紧张的局面,或会持续到明年。
银行人士并不愿意这样去分析,虽然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向,他们也无法判定,毕竟CPI依然高企,市场上的物价依然在上涨,各种成本都在上升。
“希望这种市场局面会很快好起来,从目前看来,这种带着新特征的‘钱荒’继续持续下去,或将成为压垮许多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市内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股份制商行行长称,目前该行大部分业务还需要上级行的支持,从今年年初开始,他们已经采取了尽可能的方式吸引储户资金回流,但费了大量力气回流的资金,却被宏观政策给“冻结”了。如果政策面没有这么紧,他们的工作也会更好开展。
■应对策略
银行信贷经理和许多市场专业人士,都愿意为中小企业乃至政府提供一些建议,他们认为,再艰难的环境下,终有一些解决之道。
不要有“畏贷”情绪
银行人士建议,企业不要有“畏贷”情绪。所有的难关渡过,靠的是资金。但许多中小企业主谈到融资,便因为没有抵押物或者没有其他条件而放弃融资,视银行为攻不可破的堡垒。但这种想法或许大错特错了。
洪旗便表示,从上下游市场看,现在许多原材料供应商,只要有现金,他们便会给出相当诱人的折扣,这将极大的降低制造企业的成本,优质的订单可以安心地去接。一些抵押物较少的企业,可以通过担保公司放大信用额度。同时,也要多关注银行提供的各类创新产品,例如保函、承兑汇票等等。
当然,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目前的市场越来越一体化,企业管理者一只眼睛要盯着产品,另一只眼睛也要紧盯市场,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的波动,要有精细化的研究,在现金为王的时代,最好不要盲目的扩张。
政府需要有对应支持
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这时也希望政府不要缺位。他们希望通过地方政府的一些政策引导,让银行的资金流向面临融资难题的中小企。
张志哲称,除了银行渠道,企业的融资途径还有多种,例如集合票据、公司债、集合债等,这类创新的工具可以从社会筹集大笔资金,来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但从目前来看,这类工具的成本也显得比较高了,如果政府对这类产品在价格上能够补贴2到3个点,将会提高企业尝试这类产品的积极性。上一篇:中山节能建材企业异军突起 下一篇:上半年完成投资立项40宗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