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人才网>>中山资讯>>中山资讯
中山港澳台企业家“后继无人”的烦恼
作者:xiaoyu 来源:互联网 阅读次数:6377次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25日

  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用这句话来形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中山投资创业的港澳台企业家的心情,并不过分。具体资讯请浏览中山港澳台企业家“后继无人”的烦恼内容,您知道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的港澳台企业在中山投资建厂,近30年过去了,他们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的老板一样,正遇到了接班人危机——面对风云变化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有着独立想法的子女,面对自己不再年轻的体魄,“第一代”该如何将产业传承呢?
  
  港澳台商:恐“后继无人”成普遍烦恼
  
  第二代接班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港澳台老板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找不到合适接班人主要有如下原因:一种情况是,子女有自己的工作,对经商毫无兴趣,根本不愿意接班;另一种情况是,子女有经商意愿,但兴趣不在父辈从事的领域。
  
  上世纪80年代,顺应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趋势,加上国内优惠政策的吸引,一些港澳台商人到中山投资。澳门人林国辉就是其中一位。
  
  1986年,林国辉到坦洲镇开办玩具厂。1993年,善浓玩具有限公司搬迁到了神湾,最高峰时,公司有5000多人。如今,虽然两鬓已有了白发,但林国辉仍在亲手打理着企业,为工厂运作中遇到的问题操劳。他忧心忡忡地表示,“第二代”接班人问题已经影响到了部分企业的运营。“东莞有玩具企业因为招工成本上涨厉害,又没有第二代接班人挑起大梁而不得不倒闭。”林国辉表示,经历了当初创业的艰难,20多年过去了,早年来中山创业的港澳台商已经老了,很想停下来休息一下的不在少数。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想休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山商合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中和是台湾人,到中山投资设厂至今已有21年。今年,他已经整整60岁。他计划在甲子之年半退休,到65岁的时候完全退下来。为此,他有意识地安排大学毕业的儿子帮忙打理公司业务,并辞去了台商投资协会会长的头衔,但儿子最终选择了其他行业发展,“半退休”的计划无法实施,目前,陈中和还在亲手打理公司业务。
  
  笔者采访发现,“第二代”接班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港澳台老板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找不到合适接班人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种情况是,子女有自己的工作,对经商毫无兴趣,根本不愿意接班。比如,火炬开发区一台资企业,老板已经60多岁,其搭档也是台湾人,已50多岁,但该老板的儿子在台湾是公务员,女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接班人难寻。部分受访者对笔者表示,自己的子女多数在海外留学,拥有会计师、律师等专业资格,更愿意从事财务、营销、管理等技术性强的工作。
  
  另一种情况是,子女有经商意愿,但兴趣不在父辈从事的领域。许多港澳台商所在的行业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受过良好西式教育、思维活跃的“第二代”对此不感兴趣,比如陈中和的儿子,他对陶瓷业不感兴趣,但对其他投资领域感兴趣,所以选择了与父亲不同的行业投资。香港古董商人刘科,1978年就到了中山,在大陆做的产业比较大,在上海、长沙、北京、香港、美国、中山均开有大型的古玩店,但年过60的他同样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儿子吃的是麦当劳,接受的是美国教育,对中国文化和古董不感兴趣,我属牛,我这头‘老牛’还要自己奔啊,现在就是守着这些宝贝玩玩吧。”
  
  “两代人价值观的差异是重要原因。”中山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侨光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民表示。2006年,36岁的王世民子承父业,应该算澳门侨光集团的“第三代”。他接手位于南朗镇的中山侨光后,公司运转得非常好,如今王世民已经成为澳门侨光集团领导层新的核心人物。
  
  王世民表示,传统的制造行业,因为投资者和管理层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心血和精力来经营,虽然投入多但回报偏低,致使后辈产生抵触心理,但某些行业则相反,现在很多人愿意把钱拿去炒楼、炒股票等做投机性投资,而不愿扎扎实实做实业,更不用说面对还要投入巨大创业激情的制造业了。“两代人的价值观已经不再一样,如今,这种投机性投资气氛越来越浓,我们应该做的,是从年轻人的基本教育入手,要用教育去树立长远的视野,目光短浅的投资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我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我和夫人可以世界各地到处走走,打打高尔夫,而孩子们可以继续把我在大陆的产业做大做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港商对笔者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虽然,60多岁的他仍需要处理公司重要事务,但“好在两个儿子都愿意学。”
  
  专家:找出企业成功的DNA为“第二代”铺好道路
  
  “第一代”首先要理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建立各种规范化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其次,要找出企业成功的基因,企业的成功肯定有它特有的DNA,有可能是产品品质好、品牌好,也有可能是客户关系做得好,要找出来进行强化,让“第二代”传承这些可贵的优势。
  
  “关于谁来接班的问题已经成为一大问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顾问梁建诚先生告诉笔者,在珠三角开讲座时,他经常碰到这样的咨询。他表示,这一问题目前“非常严重”,许多企业都还没有准备好。
  
  梁建诚表示,来内地投资的“第一代”正好遇到了内地改革开放,可以说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低廉的土地和人工成本,加上许多优惠政策,让港澳台投资者“仅仅依靠人海战术就可以创立一份基业”。“许多企业忙于生产没有做规范化管理,现代化经营系统没有建立,让‘第二代’接手,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梁建诚表示,30年过去了,在大陆投资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投资门槛已明显提高,许多优惠政策已经不再,在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自身也面临着转型,这种局面对于年轻的“第二代”来说,害怕失败的压力可想而知。
  
  要改变“后继无人”的局面,梁建诚开出“药方”——把企业理顺,找出企业成功的DNA,为“第二代”接班铺好道路。“许多‘第二代’对接班并不是毫无兴趣,是不懂、害怕失败,如果父辈把他们接班的道路铺排好了,我想很多人愿意试一试。”
  
  梁建成表示,“第一代”首先要理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建立各种规范化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其次,要找出企业成功的基因,“企业的成功肯定有它特有的DNA,有可能是产品品质好、品牌好,也有可能是客户关系做得好,要找出来进行强化,让‘第二代’传承这些可贵的优势。”
  
  接下来,“第一代”要找出辅佐‘第二代’的人选。“可以找一些懂经营,熟悉公司业务,能干可靠的人作为辅佐,用一两年的时间带着‘第二代’全面熟悉公司的业务。”梁建诚表示,“第一代”可以制定一个未来3-5年的发展计划,包括产品开发、内销、品牌推广等方面,给年轻人有一个努力的大方向,让他们在接手后,既有方向,也感觉“我有贡献”。
  
  不过,梁建诚表示,接班的问题需要与子女多做沟通,因为价值观差异而不愿意接班的不在少数,遇到这种情况,企业老板也可以找职业经理人,欧美、日本等企业遇到接班人的问题比较少见,因为他们都建立了成熟的现代企业经营制度,“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企业可以生存发展,对子女接班,不可强求。”
  
  首先要帮“第二代”克服畏难心理
  
  把到中山创业的第一代港澳台商比作“拓荒牛”一点也不过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地刚刚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处于“摸着石头过河”,这些港澳台投资者,面对陌生的内地文化和产业环境,依靠自己的勤奋扎扎实实地做起了一份基业。
  
  面对年华老去,把自己一手打造的企业交给子女,在他们手中发扬光大,是人之常情。但把“第二代”不愿意接班的原因单纯地归咎于他们的子女是片面的。港澳台商在中山打拼的二三十年,他们的子女正在家乡或者国外接受教育,“第二代”对内地的文化完全陌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自己的打算,加上这几年正是国内外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的时候,让这群年轻人在这种情况下去接受传承家族产业的重任,压力可想而知。笔者认为,“第二代”不愿意接班,也许并不是因为完全不感兴趣,而是因为陌生、担心失败而产生的畏难心理。
  
  中山也有“接班”比较好的个例,比如皇冠皮件厂。据报道,皇冠皮件中山的“掌舵人”为江永雄,是皇冠集团的“第二代”,早在1987年进入中山时,他就从一名基层员工做起,开始为将来“交接班”作铺垫。江永雄通过从最基层做起,熟悉了公司的业务后,顺利实现“交接”,这也给其他港澳台商一个借鉴——熟悉公司业务的孩子才能实现顺利过渡。而现在,很多子女的畏难心理,正是因为不熟悉、不理解公司造成的。实现“第二代”顺利接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辈们要做的,是让子女尽快熟悉公司运作,并对父辈的经营理念表示认同,树立接受企业的信心。
  
  作为“第一代”,不妨先理顺公司的各种关系,建立规范的现代化企业经营制度,使公司的运作更合理、更流畅,更有章可循,为“第二代”接班铺好通道,方便“第二代”参与经营和管理。如果“第二代”仍旧不愿意接班,企业的现代体系建立了,利用职业经理人管理,同样可以把企业传承壮大。中山不少台资电子企业采用了职业经理人制,运作也比较好。不少港澳台商企业,将来也会选择这条发展道路。

(信息收集:中山人才网)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0-2008. Good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山俊才网® 版权所有
中山人才网专注中山人才,服务中山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中山人才招聘网
本网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B2-20050466